草茂根深向天舞 翰墨丹心写人生

——记知名画家余晓鹏先生

伍先飞

 

         【人物档案】余晓鹏,1944年出生,江苏南京人。师承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李味青先生。

          现为: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协会理事、澳门文化传媒联合会副会长、南京市拥军模范、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哲经系名誉教授、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书画客座教授……

出版有《中国书画名家作品·余晓鹏画集》;名录被收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

         客观而公正地讲,我是被余晓鹏先生的绘画作品深深感动之后才对他本人进行关注的。

         有人说,无论是在南京、江苏还是中国画坛,余晓鹏都应是一位极具艺术个性的画家。

         也有人说,他是极有天赋的画家,虽出生草根,却笔墨传神,早在1988年,他的国画作品《奔马墨菊》就曾受到中国当代画坛名宿刘勃舒、陈大羽、林散之、亚明、李味青等人的高度赞誉;

         还有人说,他是大自然的杰出歌手。他的花鸟画作品给予人们的印象,并不是自然花鸟的局部写真,而是大自然的倾情诉说;不是他的情感在时间和空间里留下来的一种痕迹,而是激荡着一团浑元之气的艺术新生命。

         针对外界的不断褒扬,余晓鹏却说自己就是一个书画爱好者,根本算不上画家,只不过是在体验、描摹、感受、发现大自然的雄浑与美丽之时,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之中,去捕捉生命的原始气息而已……

         书画家的最高境界就是认识自己。余晓鹏除了认识自己外,还在不断超越自己。

         他何来这种情愫与气魄、审美与情趣?

         与书画艺术结缘,对于余晓鹏而言,并无太多刻意。

         1944年6月24日,余晓鹏出生在无锡。当年,他的父母因为无法冲破双方家长的重重阻力,为了自由婚姻一起手拉手从南京逃往无锡城。在余晓鹏的最初记忆里,父亲时常买回来很多白色折叠纸扇子,请当地画家在上面画上山水花鸟,然后穿上家里唯一没破的服装,带着他到无锡各大酒楼茶肆去卖。父亲读过多少书,他不知道,只是后来听母亲说,父亲祖上曾有人在京城做过大官,父亲穿戴做事都很讲究,比如,春秋时节,父亲都会穿上中山装,里面着洁白的衬衫,不过,衬衫袖口里面要有一点污迹他都不穿。父亲家境虽穷,但朋友很多,且都是文化人。父亲也会画画,他画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颇具空灵飘逸之感。

         或许受无锡这块充满灵性土地的滋养,余晓鹏从小就充满着智慧与灵气。稍大一点后,父亲便经常带他到无锡那些画家家中玩。看着那些画家在给父亲扇面上画画,余晓鹏就站在一边聚精会神地看,默默记在心里,回来后,就用树枝在地上画,不仅画那些画家们画的花鸟鱼虫,还画天上的飞机、年画上的大公鸡、鲤鱼跃龙门等。

         这种艺术氛围,诱惑并开启了自己的艺术潜质,使他对绘画充满了兴趣。正当他沉浸在对那些画家的崇敬与绘画的憧憬之中时,不知何故,父亲举家迁居南京城南。

         来到南京后,父亲靠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母亲给别人打零工贴补家用,家庭生活十分艰辛。尽管如此,父亲还是将早该入学的余晓鹏送入城南一家小学就读。余晓鹏清楚记得,他是打着赤脚去学校报到的。领到书本后,他激动地打开语文课本,发现第一篇课文上有苹果香蕉等四个水果,上课时,老师还没来,他就走到黑板前,用粉笔将四个水果全部画在黑板上,老师进来看见黑板上画得非常逼真的四个水果,大吃一惊,问是谁画的,在确认是余晓鹏画的后,见他长得比一般人高,年龄比其他学生都大,就让他当班长。从此,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各门功课成绩优异,尤其绘画最为出色,深得美术老师喜爱。

         美术老师的关爱,让余晓鹏的艺术想象翅膀尽情舒展开来,每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艺术的热爱。见他如此痴迷绘画但又无钱买纸笔,美术老师给他买了宣纸,然后将他临摹的徐悲鸿的马放在操场上拍照,拿到其它年级做范本。

         余晓鹏小学五年级那年,南艺设立业余书画少年班,面向全省招生。在美术老师的鼓励下,他参加了考试,成为被录取的三十人之一。

         艺术的大门已开始为他徐徐打开。每个礼拜天早晨,他都要从城南到南艺去上课。在这里,余晓鹏开始系统接触绘画专业知识的学习,临摹扬州八怪、八大、朱华罗等历代名家作品,像被放进艺术海洋中的一块巨大海绵,贪婪而又不停地汲取着艺术的营养。

         大跃进年代,为超英赶美,年少的余晓鹏常常爬上梯子在墙壁上画宣传画。他画的画,也常常获得大人们甚至当地领导的夸奖。徜徉在一种美好的遐想里,他浑身都充满了使不完的力气。可好景不长,他小学还没读完,父亲却因病去世,作为家中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小自己五岁的妹妹和一个小八岁的弟弟,母亲又没有工作,他只好辍学回家,肩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

         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讲,余晓鹏的童年并不属于自己,因为有太多的苦难包裹着他。从这一刻起,在他的心里就生发出一个朦胧想法:“我一定要改变这种生活状况”!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到处找活干,最后进入南京有色金属供应公司铜板厂,每天经手货物吞吐量多达14吨之多!

         这种繁重的体力劳动,让他每天回家都累瘫在床上,甚至连饭都不想吃。这时,唯一能够支撑他的,就是艺术和信念。

         不过,这种生活不仅使他的耐力、毅力、意志等都得到了磨练和锻炼,还将积淀在他内心深处的艺术情愫强烈激发出来——他渴望着让自己的灵魂和自然相互融洽,用画笔和色彩来与自然对话。于是,他几乎将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绘画上。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遇到了一个人,正是这个人,改变了他的人生和艺术!

         他就是当代著名画家李味青!

         李味青(1909.12.23—1997.9.20),原名李树滋,字味青,1927年毕业于江苏省第四师范,师从谢公展、马万里、梁公约、萧俊贤学画;1944年与黄君壁于重庆举办画展,郭沫若、于右任等社会名流前往观展,轰动画坛;1958年,《李味青花卉册页》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美术界好评如潮;他的画作清奇、脱俗、简练、飘逸,一如他清静的生活和清淡的人生;格调奇古,骨力精劲,风神超逸;其用笔、用墨、用水、构图精妙之极,出版有《中国当代美术名家——李味青》、《荣宝斋画谱•李味青》等。

         于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余晓鹏深得先生笔墨精华,并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于一种参悟中升华了笔墨的传统谐趣与精神、修养与意境,开始真正走上了一条艰辛的艺术求索之路。

         扎实的绘画基础训练,专业的绘画知识学习,让余晓鹏对绘画笔墨有了更加精深的理解,加上他经历了人生的沧桑变幻场景,看惯了千奇百怪的社会现象,领悟力和理解力超常,对绘画艺术的理解更加透彻,所以进步神速,很快就登堂入奥,达到一定的水平。

         因为喜欢画画,单位每次搞宣传、出墙报、出黑板报等,都将他抽调出来画画;单位每次搞职工书画展览,他的绘画作品都会受到各界好评……1988年,他创作了一幅国画“奔马墨菊”,笔下奔马豪情万丈,精神抖擞,群马奔腾有排山倒海、一泻千里之势,而墨菊则笔力雄健,墨韵生动,勾线干净利落,呈现一种气贯通神的艺术效果。

         该作品于同年11月2日被《南京日报》以“余晓鹏和他的百马图”作为专题报道后,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见其画后连声称好,当即挥毫相赠5尺巨幅饮水马,著名画家陈大羽为该作品题字“骐骥千里”,当代草圣书法大师林散之题字“八马奔风雄骏向前”;诗人袁裕陵作诗赞道:“信手龙媒出,耀然欲乱真。嘶风惊旅雁,昂首踏飞尘。笔下千均发,胸中万匹存。匠心何处觅,学海步艰辛”;苏州著名画马名家沈彬如先生赞道:晓鹏画马,形神兼备,殊可敬佩……

         从此,余晓鹏的绘画艺术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从1989年开始,余晓鹏先生陆续受邀到东海舰队、南京军分区、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国防大学、济南军区、二炮基地、第一集团军、山东武警总队、26集团军、第十二军、珠海军分区等部队及武警进行慰问创作。他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画家,亲身感受到了共产党给老百姓带来的幸福,深知军民融洽、鱼水情深的兵民关系是胜利之本,是社会稳定之要素,于是,他开始将自己的艺术生涯与拥军及军队文化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部队创作期间,他如火的激情爆发在过人的才情之中,创作了一幅幅喻示着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精神的绘画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受到了时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凯上将、国防大学校长裴怀亮上将、济南军区司令员张泰恒上将、济南军区政委张文台中将、济南军区参谋长、十二军军长、南京军区政委刘安元、第一集团军常委、总参二部部长等等数十家军队首长的亲切接见与合影留恋,并被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哲经系名誉教授、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书画客座教授等,获得南京市拥军模范荣誉称号。

         同时,他的事迹与艺术,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国内版》、《解放军报》、《新华日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近百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仅《人民日报》的报道就达10次之多……

         他像一颗新星,开始冉冉升起在中国画坛上空,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地进行艺术创作,上世纪九十年代,余晓鹏在妻子的支持下,辞去了单位工作。

         他沉醉于翰墨之中,以花鸟咏志,籍景物言情。可是,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创作,他总觉得自己学历不高,知识不够丰富,又不是科班出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艺术显得稚嫩……这种想法让他一直处在不安之中,于是,他怀着一颗对艺术的虔诚之心,又开始到处拜师学艺,先后得到吴作人、关山月、周而复等先辈的亲授。他在广泛涉猎与学习历代文人花鸟画的同时,还汲取师长们的书艺与品质,并不断地从现代文化思想中汲取养料、获得启示,不断地在绘画语言和意境上进行探索,深得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底蕴,使自己的艺术视野得以开阔,自身学养得以提升,创作思想、艺术境界、创作手法、审美情趣以及艺术风格也逐步得以升华。

         他以娴熟独特的技法,用笔、用墨、用色、用水去展示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的情感与形式,去营造自然界的空灵与诡异,去体现自然界的含蓄与经典。他将花的气韵、鸟的灵动、自然界的神韵等,化成自己胸中的世界,化为自己笔底的世界,一气呵成,花香鸟语,神韵天成,既凝重大气又苍键含蓄,既空灵秀雅又朴厚澄明,使作品突破绘画语言的局限,具有诗般的特性。

         绘画艺术的视觉效果,是余晓鹏的笔墨追求。而在绘画创作中融入中国画艺术的写意特色,则是他艺术创作上的意境追求。他以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审视心态,打破传统的笔线特征,挥洒出纵横交叠的墨线,使作品达到极致,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为了画公鸡,他特意去农村写生,熟记公鸡的动态及生活习性,与公鸡对话;为了画菊,他去大自然中写生,体味菊花经霜傲骨的情性……

         他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他在对大自然景物进行描写时,总是赋予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理解与热爱。他的花鸟画,浓缩着生命与自然。那种素雅、淡彩、大气、鲜活、灵动的画面,却是野中带有灵秀,流露出一种由内而外的“精气神”,虽寥寥几笔,却随心所发,带着透明似的洁净、灵动与灿烂。无论是牡丹、菊花、飞禽等,都显得极其张放,又显得极其平静,张放中带着一种浓浓的雅静,平静中又带着一种淡淡的禅意。

         针对他的花鸟画,尤其是墨菊,他的恩师李味青说:“晓鹏同学天资过人,创作的作品高雅古拙,秀韵挺劲,源于八怪,得其精髓,双钩墨菊,堪称江东一绝!”

         书画大师亚明先生说:“章法别致,秋霜独秀”;

         上海已故百岁画家苏局仙先生说“独具情趣,金陵王气”;

         还曾有人作《西江月》道:顷刻染成蕙朵,几生修到菊花?丹青莫问出谁家,信有德贤入画。醉墨醺醺了得,枯笺郁郁升华。云窗笔针响天涯,惊降嘶空烈马。

         更有人直接惊呼,他是“江南墨菊王”!

         ……

         翻开《余晓鹏画集》,品味其间,我们不仅悟能得他挥毫间的简静平和、潇洒飘逸,又品到他泼墨时的苍劲奔放、雄奇畅达。那一幅幅带着传统叙事题材的文人花鸟画作品,构图极富想象力,用笔用墨极为大胆,既出人意料而又简练干净。他笔下的画,多以墨菊为主,从中可以看出他既有“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悠然情性,又有“人淡如菊”的处世哲学,寄托着他的情怀。

         其实,一件好的艺术作品留存于世,靠的不仅只是多维的技法,作品本身所透露出的思想与画家本身赋予的情感,才是艺术作品具有永恒魅力的重要因素所在。余晓鹏的作品就是如此。

         正是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才广受欢迎与好评。山东、深圳、广州等多地画廊争相为他代售作品,周恩来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林散之纪念馆等多家纪念馆也收藏了他的作品,华夏文化艺术学会特意在澳门为他举办“江南菊王余晓鹏国画展”……

         余晓鹏的人生之旅,贯穿始终的都是艺术,不管任何时候,也无论职业如何变化,他对绘画艺术的情有独钟与孜孜不倦,一直都是他人生事业当中的一条主线。

         回溯这条主线,我们惊喜发现,原来,他有一位在艺术上和事业上都非常支持自己的好伴侣,这便是他的妻子范祖宁女士。妻子继承了东方女性的传统美德,温柔娴淑,是一位难得的好妻子、好母亲、贤内助。在风雨人生之路上,他们志同道合,相濡以沫,相敬如宾,伉俪情深。

         得此贤妻,夫复何求?!

         人艺交融,斯为上乘。我忽然明白,人品和艺品的完美交融与统一,才使得余晓鹏先生的作品中闪烁着一种无为之美,彰显着其艺术的高度与深度。

         他作品中的这种无为之美以及艺术的高度与深度,原来是来自于他的心境。

         余晓鹏性情儒雅,内心淳朴,喜欢雅淡宁静的生活,不善于经营人际关系,不做作,不逢迎拍马,不献媚,更不虚无,一心想做纯粹的艺术家。而艺术家的责任和洞察力,又让他不由自主地拿起画笔,去记录,去宣泄,去弘扬。

         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绘画作品取材均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物,但他总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用自己的画笔,将这宇宙大生命在运动中给自己的种种启示展示出来。

         他渴望在这个喧闹的城市里有片刻的宁静;他希望在这浮躁的社会里拥有片刻的心静。他的心灵,总在宁静的星空中开放;而他的艺术,又在自己宁静的心灵里绽放。

         他思维敏捷,从容镇定。他的作品,也像他的人一样,表面看似平静,内心却激情回荡。

         他总是自认为,在李味青的众多学生当中,自己是画得最差的一个,因为这种想法,所以他画画,不像有些人那样龙飞凤舞,任意泼墨,而只能慢慢地、一笔一划、不骄不躁的画,就像小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样虔诚认真。

         其实,在长期艺术实践过程中,余晓鹏通过不断地寻找、发现、完善,已经使自己所创造的作品笔墨语言极具诗情画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更达到了艺术与自我的完美统一。他所表现的,虽是神秘婉约的花鸟世界,但我却一直认为,他画出的就是他自己!

城市周报-余晓鹏

画册精选

2015新作品 (六)

2015新作品 (五)

2015新作品 (四)

2015新作品 (三)

2015新作品 (二)

2015新作品 (一)

中国有个李味青–写意圣手传国画精神

李味青(1909–1997)
原名李树滋,字味青。曾署竹竿里人,晚号葆真老人。中岁后以字行。江苏南京人。192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江苏省第四师范专科班,其间师从谢公展、马万里、梁公约、萧俊贤学国画。1944年与黄君壁于重庆举办画展,郭沫若、于右任等社会名流前往观展,轰动画坛。1958年与齐白石同时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花鸟画册,连版七次。文革中受冲击,1980年平反。先生一生大起大落,后半生深居简出,专事艺事,终成中国花鸟画写意圣手。所作大写意花鸟、山水、人物皆以中国书法之笔法入画,格调奇古,骨力精劲,风神超逸。于用笔、用墨、用水、构图皆有独造之功,众多画法具开派之势。近年来,先生取得的成就已开始被人们认识,追随者日众。
李味青绘画艺术成就概述
一个好的中国画家,应当是思想家,是哲学家。画中的一草一木,阴阳虚实,浓淡轻重,俯仰高低,伸缩屈张,无不包含着中国的哲学。                ——–摘自《李味青谈艺录》
书画艺术乃中国人文精神之展现。中国书画以独有的“精、气、神”称雄世界艺坛。“精、气、神”为中国书画艺术的至高境界。这种境界即是中国书画艺术能直接写情写意。
能直接写情写意的中国书画艺术之所以能感人至深,就在于能展现精神的美--纯粹的美,人文的美,哲学的美。这种美使人心灵沉静、纯和,从而达到生动;这种美让人百读不厌,从而达到隽永;这种美养眼、养心,从而达到身心双养。
如果艺术不能给人更纯粹的美,就如同果实不能给人以瑶浆般的果汁一样。缺失纯粹美的书画艺术便没有了书画艺术作为精神营养的意义。
真正的中国书画艺术大师都是能展现纯粹美的大师,八大,吴昌硕、黄宾虹、傅抱石、齐白石、潘天寿、林散之等都是这条大道上的大师。
李味青无疑达到了这一高度。

 

一、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是指书画作品中的“精、气、神”。要达到隽永的气韵生动,必然依靠骨法用笔。骨法用笔即指笔墨的质感。中国书画的笔墨质感不是简单的有力度和厚度,而是金石气、人文气、气韵和意韵情趣的高度统一。真正的骨法用笔即是精神本身。骨法用笔能达到的境界,就在于是用“笔法”来完成的。这里的笔法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技法,中国书画的“笔法”是“技道合一”的大笔法。
这种大笔法具有化天地万物、摄万物之神的力量。
高超的中国书画艺术之所以具有这种神力,就在于笔法来自于中国哲理精神,它融合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哲理要义。从而使笔法本身就蕴含了中国的哲学美学。这就是理论界、书画界通常所说的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的道理所在。它是中国哲学、美学的视觉展示,自古以来能成为大师的书画家,莫不是掌握了这个核心。因而他们一下笔,格调、气韵就具备了。具备了这种格调,气韵,即具备了赋物以神(而非赋物以形)的本领。
李味青笔下的梅、兰、竹、菊,花、鸟、虫、鱼都是这种力量的化身。例如他《芭蕉金鱼图》作品中的大线条和兰草作品中的多变线条及菊花作品中的细线条甚至点、擦,无一不具备“骨法用笔、气韵生动”。这是他籍书法篆、隶、碑、狂草笔法的成功运用。

李味青用笔取得的高度成就,林散之先生有极高赞语:“我爱李君名大震,独擎椽笔画荷花。看他雨聚风驰处,写出人间第一家。”林散之是理解李味青的。“人间第一家”的评赞,是大师对大师的最高认同。
同时期的胡小石、萧娴等金陵名家对李味青都有极高评赞。早在1956年胡小石就有中肯的评论:“(李味青)用笔雄强,挥霍似赵悲翁(赵之谦)中岁之境。”把李味青的中年之作和赵之谦的中岁之作摆在同一境界。
李味青作画风驰电掣,神奇变化。他下笔大气磅礴,使转曲直,方圆并运,横涂竖写,随形写神,刚柔并举,如龙在舞,灵动神永。他的笔墨质感厚劲而纯和,气韵高洁而奇古,有别于八大的冷峻、出世。在古往今来的花鸟画大师中亦不多见。
《菊石图》中的金丝菊,笔线嘎嘎独造,全然自家语言,自家风骨。
李味青的随形赋神能力令人叹为观止。可谓是能写天地万物之神的。他的大写意精品线条直逼旭、素狂草。
李味青的线条质量可与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量齐观,而纯粹性或可过之。这决不是无端比附,亦非有意炒作,只要拿诸大家的同类画作作一赏读比较,就不难发现中国还有个李味青。李味青的线条骨力骄健,硬朗而厚劲,毫无软、弱、流、滑之成。百读神不厌,愈读意愈永。

 

二、 墨法、用水一绝
八大长于用笔,清湘长于用墨,复堂长于用水,会此三家,画事不难。
——–摘自《李味青谈艺录》
李味青对中国画的三大要素是领悟至深的。他的用墨、用水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黑白、浓淡,他的用墨、用水是基于“骨法用笔”的。没有技道合一的用笔能力,用墨、用水是达不到李味青那样的厚劲和灵动的。
与黄宾虹的山水画一样,李味青的用墨、用水都是用写的方式来完成的。因而他的墨和水都达到了气韵生动的高度。李味青的墨层次分明,极浓的湿墨,干裂秋风的枯墨,枯湿调和的焦墨等为画面增添了无限意境。
李味青用水淡雅又能神动。在他的作品中,有时出现一种水痕,却具有雕塑感。试看《月季蝴蝶图》、《葡萄飞禽图》。
赏读李味青的用墨、用水,不能只关注技巧层面,而要细细品咂整幅画蕴藏的生动气韵。展开李味青的画当即能被其画面生发出来的强烈墨气所感染。因而除了风神道骨的笔法,李味青的不少纯水墨中国花鸟写意作品,往往只是水和墨的运用便可出现神动意远的境界(例如有梦幻色彩的《葡萄飞禽图》)。

李味青的水、墨还展现了中国笔法的另一面--阴柔(或谓淡雅)美。淡雅确是笔法的另一种展现力。通过笔法完成的水、墨确非平常的弄墨弄水,大大区别于浓淡技巧。在书法史上,董其昌是一典范。有时人们会认为董的书法骨力不强,或谓失之卑弱。其实,董其昌是懂笔法的。他并非不能骨法用笔,亦非不能作强健书风。如同王铎并非不能作淡雅书体一样,他们最后都因个人心性走向了艺术的两个不同方向。而不论董其昌的淡雅还是王铎的力满强健,如果缺少技道合一的笔法能力,都将失去风格的存在意义--即没有随形赋神的能力。
李味青的用墨、用水如同他的以用笔胜的作品一样,都臻入化境了。

三、 着色艳而雅致,美如贵夫人

齐白石说“意足何必颜色似”,色彩很重要,大红大绿照配,但不是照搬自然的色彩,而是要画出心中的色彩。
——–摘自《李味青谈艺录》
虽然用色在李味青看来只是皮肤而已,但他并没有忽视“色”作为一种美在中国花鸟画中的作用,而是精心调配各种色系,达到了罕见的高度。
在《紫藤双飞燕图》中,各种国画色加上笔墨的运用,飘逸而透亮,令人耳目一新。犹如绝色佳人,让人心旷神怡,遐思无穷。赏读李味青的带彩图轴,决没有俗与火气的感觉。毫无疑问,李味青的用色是高雅脱俗的,是为艺术服务的,而非为取悦眼目。
李味青先生的花鸟画作品中的国画格调甚高,同样让人观之神情振动,回味悠长。

 

四、 构图千古又一绝
现在好些画画的只注重形式美,以为笔墨技法是次要的东西,要知道笔墨技法的作用是千万忽视不得的,没有精湛的笔墨技法,又怎能表现形式美?“气韵生动”不是一句空话,是具体的行动。笔墨技法和章法构图都很重要还要有思想,有真感情,都是不能谁主谁次的。
——–摘自《李味青谈艺录》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相比,西方尤重构图。只不过他们的构图也是为其绘画终极意义服务的,比如宗教的、历史的、情节性的。似乎作为纯艺术性的并不凸显。
中国绘画的构图与西方的明显区别,在于以突出艺术性为主,于山水、人物、花鸟画中,又尤以花鸟画的构图最具特色。
吾辈有幸获观李味青先生千百幅画作墨迹,无不为先生精彩章法叫绝。无论是丰厚繁密的画作,还是古厚简逸的写意画作,无一不精妙超绝。即有大开大合、开合有度的大气势构图,也有严谨精密,对接有序的巧妙构思。
在他的构图中,方法丰富多样,皆来自于两极或多极矛盾的哲学性统一。主要有:
一方一圆、一刚一柔、一斜一正、一大一小、一浓一淡、一强一弱、一黑一白、一黑一彩、一阴一阳、一多一少、一轻一重、一静一动、一开一合、一散一聚、一疏一密、一甜一苦、一紧张一平和、一入世一出世……

如此丰富的构图手法,在李味青用来,都上升到了哲学美的程度。
在先生的章法中,还有数学美的精妙构图:大对角张力构图,“S”型律动构图,三角型强力构图,圆型抱气构图,平行状平和构图,大空间留白构图……
以上构图方式,有些虽非李味青先生独创,但在他用来真正做到了完美。
李味青有重大创建的是“气对接”式构图。
这种构图方式或许在他之前的传统中偶有出现,但李味青已将之发展成为一种典型风格。“气对接”使先生所作画面浑然一体,已不能更动画中物像的任一位置。
“气对接”式构图将画面题款印章也包括了进来,李味青较少用长题来填补画面的原因正在于此。这与其他大师有明显不同,他的题款往往只留年月和味青两字,题款不曾掠走主要画面的意蕴,而是依据画面的组成使之浑然。
如图《荷花鸳鸯》图、《月季蝴蝶》图。

 

五、 删繁就简,简逸意永
赏心只在一两枝……大写意更要简,那是高度概括,提炼,是最讲法度的。
——–摘自《李味青谈艺录》
中国花鸟画的简逸画风,八大山人是一座巅峰。三百多年来,这座高峰鲜有至者。究其个中机缘,是简笔花鸟的难度极大,如若没有过人的笔墨力量,是不能胜任的。
简逸的难度在于形简意不简,甚而形愈简而意愈永。
八大的简笔花、鸟、鱼等艺术作品,一条鱼、一只鸟、一枝花的艺术感染力,却胜过别人的十条鱼、十只鸟、十枝花,能如此者,必定是拥有技道合一力量的人。三百年后能继八大者李味青也。
李味青的大多简笔绘画精品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完成的。但李味青的中早期花鸟画繁的同样叫人吃惊。比如七十年代完成的《菊石图》、《紫藤蜜蜂图》、《胜似春光图》等,皆丰厚之极。
作为一个大写意花鸟画圣手,李味青是不会满足于这类表达方式的。他在后二十年又向那座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峰登了上去。在他的这二十年当中,他籍惊世骇俗的笔墨力量,横冲竖突,上砍下删,终于登上了那座高峰的峰顶。他成功了,他是相信自己的成果的,一句“我的画是能传的”,即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对中国画精神的肯定。
在李味青的简笔花鸟画中,能用一笔就能传递精神的,就决不用第二笔,比如《清江鱼图》、《蛙趣图》……

 

六、 开派画法,登峰造极
李味青笔下的绘画题材是自古以来最丰富的画家之一。
动物类涉及:清江鱼、鲢鱼、金鱼、大头鱼、鳜鱼、鲳子鱼、小鸡、斗鸡、乌骨鸡、雄鸡、燕子、瓦鹊、蜜蜂、蝴蝶、蟋蟀、虾、螃蟹、猫、熊猫、八哥、鸽子、青蛙、蝌蚪、翠鸟、老鹰、仙鹤、鸳鸯……
植物类涉及:梅、兰、菊、竹、松、柏、紫藤、枇杷、荷、白菜、萝卜、月季、桂树、雁来红、芭蕉、水仙、百合……
杂题材类涉及:葱、蒜、鸭蛋、西瓜、粽子、玉米、茄子、西红柿、芋头……还涉及山水、人物。
李味青的重要成就还不在于题材的丰富多彩,也不在于将这些题材画到高妙,使人惊叹。而在于李味青的开派画法。它们是:菊、芭蕉、小鸡、梅、枇杷。
李味青先生的菊花画法不下百种,尤以金丝菊、蟹菊、蝶菊独到,金丝菊画法是前无古人的。或飞舞状或繁星状,铁画银勾,气古韵达。芭蕉画法一改传统样式,自上而下的构图,纯线条的骨法勾写,醇正之极。梅、小鸡、枇杷皆开启了新面貌。
……
籍此大略,只能是对李味青先生绘画艺术的概述。将来必然会有专家、学者的详细研究。以此作为抛砖引玉,评鉴者当自有会于心,岂不胜哉。

 

七、 慈骨绝尘,画作当为后代宝之
李味青先生1997年已作古,享年八十有八。先生一生大起大落,后半生历尽苍桑,受尽人间坎坷的李味青先生从中年辉煌到后半生落魄,其间自甘沉寂,深居简出,超然物外。终在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中达到人生的另一种辉煌,这种辉煌已不属于先生自己,这种辉煌将和绘画史上的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师的辉煌共同构成二十世纪中国花鸟大写意画的交响乐章。
评者有云:
味老一生,极富传奇;
大起大落,终有舍取;
笔精墨妙,期以大成;
上追千古,下涉苍生;
老辣天真,情真意永。
如若比之–
八大冷峻,树滋情深;
缶翁富贵,味老韵胜;
寿者势大,葆真空灵;
齐簧民俗,味青纯纯。
——–《李味青画赞》